騰訊在 3 月 23 日晚間發布的 2021 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報告沒有太多 " 新意 ",增長、營收、向好、變重都在意料之中。但如果把騰訊的歷史過往放到現在的營商環境坐標下衡量,這份財報確實也把它目前所處境遇的角色演繹出來了。
以 2018 年內部進行的組織變革為起點,騰訊這艘航空母艦的整體航向駛往產業互聯網后,進入漫長的果實培育期。我們習慣了騰訊在消費互聯網中所向披靡的勝者角色,不少人一度不看好騰訊的 To B 能力,但騰訊在產業互聯網賽道中的先頭兵 " 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 " 業務,反而成為本次財報中的一大亮點。
2021 年第四季度營收 1441.88 億,同比增長 8%,其中 " 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 " 業務同比增長 25% 至 480 億元,在公司營收結構中,首次超過 428 億元的網絡游戲,成為第一大收入來源。
它的意義是不可估量的。騰訊曾一度因為游戲收入占比過大,被外界評價為游戲公司;也曾一度因為投資色彩過濃,被外界視為投資公司。騰訊的對外敘事一度還因為社交、短視頻等新業務探索而陷入創新者窘境。
當然,騰訊全年營收 5601.18 億,同比增長 16%;國內外游戲市場依舊是主要現金流來源,總和達到 1743 億元;而 " 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 " 業務也實現 1721.95 億。
2018 年,騰訊曾用 " 產業森林 " 描繪自己的商業生態,那是一個生意盎然且開放自由的世界;2018 年之后,外部環境不盡如人意,本次騰訊的財報內容不算豐富,但幾乎所有列出來的重要類目都指向了兩個關鍵詞:經營業務上由虛向實,社會角色上科技向善。
歸納來看,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看到現在騰訊身上的敘事主題色是 " 重 ":營收 " 穩重 " 增長,研發 " 重投入 ",深度參與到 " 大國重器 " 的數字化建設中,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內心也更 " 穩重 "。
歷史周期轉折中的騰訊
一家超越商業本身的平臺型公司,外部形象往往由它所經歷的重大事件與正在探索的事情所構成。
多周期疊加時期,當市場中關于肯定、夸贊、擁護的聲音紛至沓來,騰訊眼中的自己、用戶眼中的騰訊、投資者眼中的自己、競爭對手眼中的自己,多視角合力下的騰訊形象都在發生巨大改變。
騰訊似乎很了解自己,但似乎對自己也感到陌生了。它正處于一只腳踏在歷史上半段、另一只腳踩在歷史高速路上的關鍵時期。不論是外部環境,還是組織內部,都發生劇烈變化。
外部環境被概括為新冠疫情、烏俄戰爭、貿易戰爭、政策監管、模式周期、技術周期等等關鍵詞。內部組織多體現在游戲、社交通訊、廣告、影視作品等商業性成熟業務運營,與碳中和目標、To B 業務、社會價值可持續發展、科研探索等半成熟業務上。
與外部環境對照看,騰訊并沒有展現出慌亂、茫然、莽撞的姿態,反而是應對坦然、有條有序、溫潤平和的人性特質。它像一位知書達理、通曉世事、隱忍執著的不惑之人,它對生存的定義與理解已經不再是賺多少錢的問題,活得通透," 騰訊只是國家社會大發展期間的一家普通公司,是國家發展浪潮下的受益者,并不是什么基礎服務,隨時都可以被替換。"
在《晚點 LatePost》于 2022 年 1 月的報道中,馬化騰對 2021 年發生的一系列變化闡明方向:" 未來,騰訊在服務國家和社會的時候,要做到不缺位、做到位、不越位,做好助手、做好連接器。"
騰訊是一家巨型公司,但卻又與傳統意義上的 " 巨型 " 不一樣,這種復雜性甚至于騰訊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接下來的每一步要怎么演繹這個新角色。但它的方向是明確的,我們可以從騰訊目前的愿景與使命中看到——科技向善。
中國大陸的 00 后和 10 后人口約為 3.2 億,騰訊專門對未滿十八周歲的玩家做了游戲時長和消費方面的限制。2021 年第四季度,未成年人總時長同比減少 88%,占騰訊本土市場游戲總時長的 0.9%。未成年人總流水同比減少 73%,占騰訊本土市場游戲總流水的 1.5%。這意味著,限制策略并不會讓騰訊在游戲業務上傷筋動骨,反而在社會效益和長遠發展上提供了外部推動力。
騰訊的壓力也正來源于此,消費互聯網繼續下行,情緒在變糟糕。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騰訊都能在商業世界范圍內找到學習的榜樣和標桿,去美國向迪士尼取經、到日本學習漫畫 IP 制作、做好投資構建產業森林。如今,構建和夯實 " 科技向善 " 的過程中,放眼世界,幾乎沒有可參考的世界案例,路途遙遠且艱辛,我們能看見方向,卻還沒有巨大成果。
騰訊的選擇是什么呢?
3 月 23 日晚間,騰訊總裁劉熾平在媒體業績會上強調,互聯網行業正在遭遇結構性的挑戰和改變,騰訊作為其中參與者也會主動進行調整。過去,行業是競爭驅動型,投入較大;現在,相比短期收益大家更關注長線業務發展。
騰訊的長線投入在 2021 年主要體現在業務經營和社會價值兩大層面,從社會價值引申而來的是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 CSR),該詞匯首次出現在《商人的社會責任》一書中,該書由美國人哈羅德 · 鮑溫在 1953 年寫成,當時美國社會正面臨勞工薪資失調和工業污染導致的環保問題。
SSV(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是騰訊在 2021 年新成立的,核心主題之一是對共同富裕進行探索與投入。2022 年初的一次航圓桌對話上,騰訊公司副總裁、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負責人陳菊紅介紹到,騰訊用 " 人才振興 " 策略破題進入 " 鄉村振興 " 大環境," 提升鄉村治理骨干和產業發展帶頭人自身的能力,讓其帶動鄉村實現產業興旺和鄉親們的共同富裕 "。
此外,碳中和也是騰訊的重點工程,2021 年是揚帆起航的一年," 節能減排 " 是當下已執行的動作。要實現這些目標,單憑公益手段是難以實現的,要把技術能力、商業方法和向善理念放在一起考量,需要多方協助完成。
阿里巴巴、亞馬遜、星巴克、蘋果等大公司都曾在一階段陷入煩惱,既要平衡商業營收帶來的下限生存,又要兼顧社會價值提攜的上限天花板。騰訊正處于一種新的沖突場域中,人們對它的擔憂與欣喜情緒相互交織,我們現在清晰地看到它選擇帶著使命與愿景穩步向前,這是一家公司在整個互聯網頂端做出的一種思考與釋放出的積極信號。
騰訊的掙扎與求索
理解騰訊目前的掙扎與求索,要從 " 產業森林 " 開始。早期,產業森林是一個商業共同體,而不是一個社會共同體。
騰訊經過高速增長后,觸碰到能力邊界,經營范圍和經營規模受到桎梏,引起商業社會反彈。那是 2011 年,標志性事件是 "3Q 大戰 "。這迫使騰訊試圖構建一個沒有疆界、開放共享的互聯網新生態,當時最優路徑是從公司某一方面,利用其資源優勢,塑造開放平臺,開放給外部和作者,彌補自身短板,獲得成長。
開放平臺確實起到了關鍵作用,打破騰訊原有的能力邊界、業務邊界和營收邊界。具體的開放平臺涉及安全、地圖、人工智能、社交等等多個細分領域,中國互聯網市面上的應用分發、社交和電商三類開放平臺最為主流。
不僅騰訊這么做,百度、阿里巴巴也從自身業務角度出發,打造屬于自己的開放商業系統,在 2008 年到 2017 年間,BAT 三家上線的開放平臺占互聯網行業開放平臺的 38%。開放平臺催生出多個商業生態,多個生態系統形成了產業森林。
按照互聯網上市公司實際估值與投資行業規則,應用公司估值一般在 10 億美元規模,平臺級企業估值在 100 億美元規模,而生態系統公司估值會達到千億美元規模。騰訊的市值從 2004 年的 62 億港元,一度躍升到 3.6 萬億港元,其中不乏產業森林茂密發展的功勞。
在數字的表象背后,投資人和市場更看重騰訊商業生態系統冰山之下的運行規則。
我們可以借鑒美國學者 James F.Moore 在《競爭的衰亡》書中提出的商業生態系統概念進行理解。它超越了原子式企業的無序、淺度連接的有限、線性價值鏈的單一,也顯著區別于傳統 " 霍布斯叢林 " 中 "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 的零和博弈狀態,讓企業變成了以組織和個人的相互作用為基礎的經濟聯合體,商業世界的有機生命體。
放在騰訊身上,商業生態是一張巨型價值網上由公司和個人組成的有機聯合體,成員包括核心企業、用戶、分發渠道、供應商、其他行業成員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競爭對手。
產業森林是騰訊不斷擴張自己的商業生態布局的結果。走過跑馬圈地、競爭抗衡階段后,共生共存是它勢必盡力的階段,通過合作與協作,誕生高溢價價值網絡產品與服務。
這就是騰訊的信心來源之一。而騰訊的產業森林體系由多個商業生態組成,每個商業生態中又包含多個復雜的互聯網平臺和業務板塊,它們在內部圍繞一張巨大的價值網絡組建與分配。
騰訊財報內容依次按照通信及社交、數字內容、(本土和國際)市場游戲、網絡廣告、金融科技、云及其他企業服務闡述。這個排序有大講究。
《騰訊產業森林:AI 時代的創業密碼》一書曾寫道,騰訊產業森林由內而外分為三層:最內為核心層,中間為內部生態,外層為外部生態和開放平臺。
通信及社交是核心層的命脈,它承擔著馬化騰口中天然的 " 連接 " 使命,微信和 QQ 在人、設備、服務之間產生交互。最新財報顯示,微信及 WeChat 的月活用戶達到 12.68 億,QQ 月活用戶為 5.5 億。
連接也有新勢力與舊勢力之分,微信和 QQ 是舊勢力代表,它們掌握著巨額流量,話語權很足,平臺勢能巨大,但行事相對低調;企業微信、騰訊會議、騰訊文檔是新勢力代表,它們依托微信、QQ 提供的土壤,對不同人群的需求進行分化運營,個性化滿足。
(本土和國際)市場游戲、網絡廣告、金融科技、云及其他企業服務均為內部生態,但把以游戲和網絡廣告為代表的內容類別細化來看,游戲、文學、動漫、影視和體育構成了完整的數字內容生態,網絡廣告是維系這一生態運轉的貨幣現金流基礎。財報中提及騰訊單季凈利潤出現負增長,促使該結果的原因與網絡廣告業務收入下滑、新業務探索、研發投入有關。
外層生態與中國互聯網有機體緊密連接,牽一發而動全身,結構性誘發因素多變,比如,在線教育行業的滑落,直接促使中國頭部互聯網公司的廣告營收出現下滑,體現在騰訊身上也是如此。
騰訊首席戰略官詹姆斯 · 米歇爾(James Michelle)在財報電話會議中分析說,一年之前,在線教育行業在騰訊廣告營收中的占比為 10%~15%,而 2021 年第四季度只有 1%~3%。這也解釋了四季度廣告營收同比下降的原因。
這使騰訊在財務收入和營收增速上受影響。馬化騰在財報中提到," 我們積極擁抱變化,執行了加強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舉措,也相信中國互聯網行業正在結構性地邁向更健康的模式。"
騰訊的多 " 重 " 色彩
一家公司形象的敘事基石,通常也由過去和正在做的業務構建。騰訊過去成就建立在通信社交、游戲和文娛內容上,現在的敘事主角是產業互聯網,也是一條新生的業務曲線。
騰訊并沒有指定某一個事業群在該領域跑馬圈地,而是由各個業務線從自身角度奔赴其中,開拓屬于自身的領地。微信和企業微信善于社交鏈接,那就發揮企業社群和工作環境數字化的作用;騰訊安全善于硬核技術攻堅克難,那就為大型企業集團遠程辦公提供零信任安全方案;騰訊云的數力運算能力強,那就參與到更大范圍的數據中心、自研服務器、數據庫、存儲、安全等領域中。
縱觀騰訊轉向的整個過程,幾乎每一條核心業務線在頂層設計上都沒有太大變化,每一個一個腳印,執行好每一個步驟。這一切似乎太過于合理,導致外界難以察覺它在組織創新上吸引人的點,在產品上的創造性也相繼平緩。
騰訊為了維系組織的正常運作與迭代,做過不少調整。
2013 年至 2016 年,騰訊進入快車道,在投資、內容等方面大舉進軍,員工人數快速增長,解決公司進步的方法通常由人數完成。隨后兩年進入調整期,確定航海方向,完成公司歷史上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后。
2019 年,開始對一批中層干部進行調整,涉及 PC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CSIG(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DG 等騰訊多個事業群。公司高層希望塑造 " 能上能下 " 的新文化,也是為組織變革大計做好人才儲備力量。
另一層變化發生在公司內部儲備資金、儲備資源重點投入方向上。按照以往騰訊的風格與公司內部對資源利用的主流認知,騰訊大多會把錢用來投資外部新技術和相對完善的創業公司,以豐富騰訊產業森林生態的多元性和復雜度。
但隨著騰訊在 2021 年 12 月 23 日和 2022 年 1 月 4 日相繼對京東和 Sea 的股份進行減持后,眾多猜測中一個共識是:騰訊開始對其持股的 C 端業務 " 瘦身 "。詹姆斯 · 米歇爾在電話會中回復稱,騰訊積極投資的主要是沒有上市的私營公司,他們會還需減少在上市公司中的持股,在過去每年都會在上市公司中進行減持行為。
在另一方面,刺猬公社統計騰訊在 2021 年的投資情況發現,它在 2021 年一共出手 301 次,平均每 1.2 天出手一次。相較于 2020 年,出手次數增長了 65.4%。投資數量大幅上漲并非行業常態。而阿里在 2021 年,阿里資本主體僅完成 49 筆投資,不到騰訊的六分之一。
數據來源天眼查,制圖刺猬公社
從關鍵詞分布來看,被騰訊投資的企業除了游戲、企業服務外,它參與投資的行業還涉及醫療、影視、數據、零售、二次元、人工智能。這表明騰訊 " 由虛向實 " 行進過程中并沒有放棄它的長項,反而是多舉并行。
在主流語境中,騰訊并沒有過多宣揚自己在投資領域的戰績,而是轉向更富創造力的自主研發與自我創新上。
3 月 21 日,騰訊對外發布《2021 年騰訊研發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披露了 2021 年騰訊在研發投入、研發效能、開源協同和技術公益等方面的重要數據!秷蟾妗凤@示,2021 年騰訊研發人員數量同比增長 41%,研發隊伍不斷壯大;新增研發項目超 6000 個,增量同比 2020 年增長 51%。
新階段對于新基礎設施的選擇,會有新的思索和策略,這些技術研發大多被市場歸類到云服務領域。騰訊目前的云業務,包括 IaaS 和 PaaS,還處于凈虧損的狀態,需要更充足的市場條件成熟后,才會全面推向市場。
2021 年,馬化騰在年度特刊《選擇》中寫下他追溯式思考:" 互聯網服務的主要對象從用戶(C),發展到產業(B),現在變成了社會(S)——這是一個新的階段。"
但我們梳理時間線來看,騰訊從成長到壯大期間,基本上都處于 C 階段,2018 年快速進入 B 階段后,2021 年以成立事業部的形式進入 S 階段。如今,CBS 三體一位并行,馬化騰說在特刊末尾寫到:" 這是一條永無止境的路。為題尋找答案,為能力尋找應用場景,是一個非常愉快的創新創造的過程。"
主要參考資料
[ 1 ] .《騰訊產業森林:AI 時代的創業密碼》. 張孝榮,馬天驕 著 .2017-11-01
[ 2 ] .《一年出手 300 多次,騰訊成了互聯網 " 王多魚 "》. 文 | 陳梅希 .2022-01-14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根據此前爆料,大疆Mavic 3無人機就采用了雙攝方案,一個是2000萬像素24mm的M4/3畫幅廣角,f2.8光圈,支持5.2K/30P視頻拍攝,還有一個1200萬像素166mm毫米等效的長焦的鏡頭,據說支持4倍光變,28倍數字裁切。
2021年前三季度,差旅天下(430578)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同比增長126.47%;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同比增長73.71%。截止三季度末,基本每股收益已達到0.20元/股,同比增長66.67%。